前言
今天來淺談一下"OBS-Studio"的x264直播設定及方法,接著請耐心的往下看吧!
另外,若是使用NVIDIA顯示卡的話,也可以參考這篇"OBS-Studio的NVENC H.264(new)直播設定方法"文章,改用顯示卡的硬體解碼來開直播試試。
若想使用Donate(贊助捐款)、追蹤者(追隨)、訂閱、小奇點、聊天室的通知即時視窗及MOD機器人,這就必需要借助Streamlabs的附加功能來達到目的,請參考這篇"OBS附掛Streamlabs的設定方法(含通知、贊助視窗及跑馬燈文字)"文章。
本站的雙螢幕直播平台介面:
本站的OBS-Studio設定參數:
使用"光世代16M/3M"在speedtest.net中測出來的網速如下:
常見的設定建議參數
編碼器:x264
強制使用串流伺服器編碼設定:打勾
位元率控制:CBR
位元率:2500
自訂緩衝區大小:(設定與"位元率"相同;或是不打勾)
關鍵視訊框間隔:2
CPU使用率:veryfast
配置:main(或high)
微調類別:(無)
x264參數:(保持空白)
輸出解析度:1280x720
壓縮方式:Bicubic(取16個樣本數)
常用FPS:30(或60)
音效位元率:128kbit/s及41khz
本站的720p設定參數 (附"本站設定參考圖")
編碼器:x264
強制使用串流伺服器編碼設定:不打勾
位元率控制:VBR
位元率:2500 (若有更高的上傳頻寬,可以設定成4000以上)
自訂緩衝區大小:1500
CRF:18
關鍵視訊框間隔:2
CPU使用率:faster
配置:main
微調類別:(無)
x264參數:(保持空白)
輸出解析度:1280x720
壓縮方式:Bicubic(取16個樣本數)
常用FPS:30(或60)
音效位元率:192kbit/s及48khz
擷取視窗的"縮放濾鏡":停用
擷取視窗的"銳化"濾鏡:0.12
PS:上述設定的差異性,我會在之後提出看法,而以下教學是用"光世代16M/3M"測試出來的最低設定,若您擁有更高的網路頻寬,請自行調高在本文中所建議的各項設定及做最終測試。
本站設定參考圖:
擷取視窗的"縮放濾鏡":停用
擷取視窗的"銳化"濾鏡:0.15
音效"濾鏡"設定
輸出音效"濾鏡"設定:
限制器: 臨界值-3dB,釋放時間10ms。
輸入音效"濾鏡"設定:
雜訊抑制: RNNoise (品質佳,CPU用量高)
噪音閥: 關閉閥值-37dB,開啟閥值-32dB,起音時間25ms,持續時間250ms,釋音時間150ms。
動態壓縮處理器: 比率6.00:1,閥值-23dB,起始時間3ms,釋放時間100ms,輸出增益+11dB。
限制器: 臨界值-3dB,釋放時間10ms。
使用上述音效"濾鏡"設定的影片範例:
音效"濾鏡"的設定參考圖:
OBS-Studio的直播設定教學:(以上述的參數為範例)
1.按"設定"。
2.設定操作介面的"語言"。
3.設定"佈景主題"可變更OBS介面的基本配色。
4.設定串流"伺服器"及"最佳化喜好設定"(延遲模式)。
a.Twicth的話,建議採用"自動(建議)"或選擇近端伺服器即可;例如:"Asia:Taipei,Taiwan (1)"或"Asia:Taipei,Taiwan (3)"。
b.在"串流金鑰與喜好設定"中可以選擇自訂的延遲模式。
c.YouTube伺服器就只有"Primary"(主要)及"Backup"(備用)可選,因為系統會自動連結到近端的伺服器,所以任選其一即可。
d.YouTube也可以在"直播影片控制室"中選擇自訂的延遲模式。
附註:
a.連線的PING值在20左右算是正常,但越低則越好,若PING值超過30就算是連線不佳,建議先換個"伺服器"再做嘗試。
b.怎換伺服器都沒效,OBS總是閃黃燈或紅燈的話,建議重新"撥號連線"換個IP,反覆換到PING值低的IP才開台,因為有時會被分配到轉址(TP)的IP,想不爆PING都難。
c.連線測試可在speedtest.net中選擇您所在地區及網路服務公司來做驗證。
d.若網路OK,但還是經常會閃黃燈(或紅燈),有時是跟OBS的其他設定參數有關,請先確認不是網路連線問題之後再來做研究,此處就先略過不提。
5.取得"串流金鑰"的方法。
Twicth:
YouTube:
6."輸出模式"選擇"進階"。
7."編碼器"是建議直接使用預設的"x264"即可。
附註:
關於"NVENC H.264(new)"格式,以720p-30fps為例,除非您的網路上傳頻寬夠大,並能將上述"位元控制率"調高至3500(或以上),不然畫面就會動態模糊(或影格遺失);經過實測,"位元控制率"若設定為4000,那"CBR"模式大約是3600~4900之間浮動,而"VBR"模式則是1100~5500之間浮動,這二種設定在高峰值時都有可能會跑到Twicth限制的6000附近,所以怎設定都會超過16M/3M的上傳極限,這邊就不多作解釋了。
關於NVENC H.264(new)的直播設定方法,請直接參考此篇文章:
OBS-Studio的NVENC(new)直播設定方法
8."強制使用串流伺服器編碼設定"會限制"位元率"的浮動範圍,功能就同等於舊版OBS的"固定位元速率"選項。(請看附註)
附註:
"位元率"會被限制在您自訂數值的範圍內浮動,若位元率經常會爆衝至紅燈的話,建議打勾;但缺點是VBR模式將不會自動降低到1000以下以節省頻寬。
9.將"重新縮放輸出"打勾或不打勾都沒差,因為在"影像"那邊直接設定"輸出(縮放)解析度"即可。
10."位元率控制"用"VBR"或"CBR"編碼皆可,但畫質好壞及差異請自行測試。(請看附註)
附註:
a.VBR是參照"位元率"設定值並依狀況浮動的輸出(以品質為優先),而音效(音質)則是恆定輸出,自動依循上傳資料的流量大小而自動控制"位元率"高低,這樣可以減低上傳頻寬及電腦的負載,但偶爾會出現畫面糊掉的問題。
b.CBR是參照"位元率"設定值並接近恆定的輸出(以位元率為優先),而音效(音質)則是浮動輸出,雖然上傳位元率會比較穩定,但電腦會持續處於高負載狀態,並偶爾會出現"馬賽克"格子。
c.關於CBR及VBR的差異性,在本篇的"結語"中有補充說明,這邊就不詳述了。
11."位元率"的設定標準可參考下方的"附圖",但也可以設定為您網路上傳總頻寬的70%~75%即可。(請看附註)
附註:
a.一般的位元率建議大約在2500~6000之間做微調,請自行測試及斟酌慎用。
b."位元率"是畫質穩定的關鍵之一,個人推薦是2500~4500即可(上傳頻寬若夠大,可再往上微調)。
c."緩衝區大小"可以設定與"位元率"相同,或是依"位元率"設定再略為降低一些即可(例如:70%~75%)。
d.Twitch非"合作夥伴"的上限允許值為6000,Mixer的上限允許值為10000(720p的官方建議值是3500)。
e.若"位元率"經常會暴衝至紅燈(或影格遺失)的話,建議將"位元率"以200~300做上下微調,測試直到穩定為止。
科普:
位元率是指影片檔案在時間單位內使用的資料流量,同樣解析度下,影片檔案的位元率越大,那壓縮比就越小,處理出來的畫質及清晰度就會越好,但播放裝置的解碼能力要求也更高。
OBS的"位元率"設定範例:
Twicth官方推薦的x264設定:
12."CRF"設定就是舊版OBS的"畫質平衡",但只有在VBR模式中才能調整設定,而CBR模式則是要用"x264參數"做設定。(請看附註)
附註:
a.此"CRF"設定就是舊版OBS的"畫質平衡",若"CRF"的數字越小,則畫質就越清楚;而新版的預設值是23(=9),所以才會比舊版的預設值10(=22)的畫質還要糊。
b.變更此"CRF"設定是可以達到在低"位元率"下提高畫質的目的,通常比較推薦的設定是18~25之間,建議先用20再微調到滿意為止。
c.錄製(壓製)影片通常是採用18的設定(0是無損),但畫質越高(CRF調越低),影片的容量則會越大,這點要注意。
e.CRF的數字若調低,必須配合調低"CPU使用率設定"時畫質差異才會越明顯(例如:faster或fast或medium)。
e.跟舊版OBS設定一樣,不要勾"強制使用串流伺服器編碼設定"(固定位元速率)時此設定才會生效,也可以配合使用"配置"及"微調類別"設定,這樣能就達到最佳的畫質效果。
f.若想在CBR模式下使用此CRF設定的話,可以在"x264參數"中輸入指令:"crf=數字"來套用,但效果如何請自行斟酌及測試。
g.Mixer官方的建議參數稍有不同,需要設定bframes(B框)及scenecut(場景檢測),RTMP模式的x264參數是"bframes=2及scenecut=0",而FTL模式的x264參數(必需)是"bframes=0及scenecut=0"。
h.關於本站的設定範例,請直接參考上述的第二張附圖。
13."關鍵訊框間隔"的預設值是:0(自動),但在各大直播平台的官方建議值通常都是2。(請看附註)
附註:
a.預設值0(自動)會依"位元率"的浮動狀況並自動更新畫面,若經常遇到"影格遺失"或上傳"位元率"一直閃紅(橘)燈的話,建議使用此預設值即可。
b.設定的數字越大,畫質就越佳,但上傳"位元率"若跟不上執行速度的話,畫面也許會出現突然變糊,或導致影格遺失的問題。
c.各大直播平台的官方建議值通常是2,因為每逢2秒(60幀)時就會更新畫面一次,而0(自動)則是每5秒(250幀)才更新畫面一次。
d.Twicth的官方建議值是2。
e.YouTube的官方建議值也是2,但設定的允許值是2~4。
f.Mixer官方的RTMP模式建議值是2,而FTL模式的建議值則是1。
14."CPU使用率設定"直接採用預設值:"veryfast"即可,但向下調整的畫質會更好。(請看附註)
附註:
往下調低此設定會增加CPU的使用率,但卻能用比較低的上傳位元率而達到更佳畫質,請以您電腦跑得動為準。
若CPU負擔不大的話,建議將設定改為"faster"或"fast"以提高畫質。
反之,可設定為"superfast"以提高效能,但畫質可能會稍微降低。
CPU使用率設定: (僅限x264選項)
ultrafast 超級快
superfast 超快
veryfast 非常快 (預設值)
faster 稍快
fast 快
medium 中
slow 慢
slower 稍慢
veryslow 非常慢
placebo 無作用(畫質無損)
15.自訂"配置"設定,這也是會影響到畫質清晰度的關鍵,請自行斟酌及測試。(請看附註)
附註:
none(無)=不做任何處理。
baseline=適用於某些視訊會議和低階移動裝置,或用於需要低延遲的多點視訊廣播。
main=適用於使用DVB標準定義的MPEG-4格式數位廣播。
high=適用於藍光媒體和DVB HDTV的廣播服務。
若畫面不會很卡的話,建議將設定改為"high"以提高畫質。
反之,若設定為"main",但畫面還是會卡的話,可以改用"baseline"試試,但畫質可能會稍微降低。
16.自訂"微調類別"設定,這也是會影響到畫質清晰度的關鍵,請自行斟酌及測試。(請看附註)
附註:
None(無)=不做任何處理。
film=影片;用於高位元率(high-bitrate)/高畫質(high-quality)的電影內容,能賦予較低的"去方塊效應濾波器"(deblocking filer)使用率。
animation=動畫;用於卡通動漫之類的影片,增強"去方塊效應濾波器"(deblocking filer)以補償較大的平坦區域,但會使用更多的參考幀。
grain=顆粒;用於已經是顆粒狀的材質,但部分顆粒有可能不會被過濾掉。
stillimage=靜態圖片;通過降低"去方塊效應濾波器"(deblocking filer)來優化靜態圖片編碼。
psnr=這是調適模式,使用"峰值信噪比"來提升影片畫質,但更好的指標不一定意味著有更好的質量。
ssim=這是調適模式,使用"結構相似性"來提升影片畫質,但更好的指標不一定意味著有更好的質量。
fastdecode=快速解碼;禁用CABAC和循環載入的"去方塊效應濾波器"(deblocking filer),以允許具有較低運算能力的設備能盡快完成解碼。
zerolatency=低延遲;優化快速編碼和低延遲流量。(以移除緩衝區來提升速度,但畫質可能會降低)
OBS官方建議:
可使用"animation"來達到最佳畫質,但這個設定會提高CPU及位元率的負載,請自行斟酌及測試。(舊版OBS也可以用"自訂x264編碼設定"的"Tune="指令來套用上述設定)
17.將"音效位元率 (kbit/s)"調高音質會變好。(請看附註)
附註:
a.若沒高音質需求的話,建議使用OBS預設值的160 kbit/s即可,因為調高會增加上傳(位元率)的負荷量,所以請自行斟酌及測試。
b.Twicth與YouTube的官方建議都是128 kbit/s,但實測後的收音效果並不佳,所以不推薦。
c.AC3音訊(二聲道)的基準是192 kbit/s(或以上),所以一般錄製(壓製)影片最常用的設定就是192 kbit/s(或以上),若有錄影及高音質需求,建議直接使用192 kbit/s(或以上)的設定。
192 kbit/s設定範例:
18.自訂直播畫面的"輸出(縮放)解析度"。(此範例是:720p;請參考附註)
附註:
a."輸出(縮放)解析度"的畫質:1980x1080(1080p)、1280x720(720p)、640x480(480p)...依此類推。
b.擷取視窗的"來源(畫布)解析度"必須符合上述的規範,否則會導致輸出的畫面扭曲變形(拉伸螢幕),以及會出現黑邊框或被裁切(縮放螢幕,不改變比例)。
c.若是遇到上述的狀況,通常是設定了非OBS所規範的解析度(或是螢幕本身的預設解析度並不支援所導致);而在全螢幕下的螢幕解析度及遊戲內解析度設定不相符,這也會是原因之一。
19."壓縮方式"使用"Bicubic(16個採樣)"或"Lanczos(36個採樣)"皆可,請自行斟酌及測試。(請看附註)
20.擷取視窗的"縮放濾鏡":(請看附註)
附註:
Disable(停用)是不使用任何的"縮放濾鏡"最佳化,但實測後發現畫面可能會變卡,所以請自行斟酌使用。
Point(點)濾鏡是濃密度是取決於像素位置,但線條會發生明顯的變化,而畫質差異請看下方的解說。
Bilinear(雙線性插值)濾鏡是以快速傳輸為目的,畫質會被簡略處理,若想要降低CPU的負載,則是推薦使用此項。
Bicubic(雙三次插值)濾鏡的畫質較銳利,這是一般比較常用的推薦設定。
Lanczos濾鏡是改良過的新型設定(舊版是32個採樣,新版是36個採樣),畫質較為柔和,適合鋸齒較多的遊戲。
Area(範圍)濾鏡是OBS-24.0版新增的設定項目,採用加權總合的4/6/9個隨機自動取樣,而畫質差異請看下方的解說。
全新的濾鏡模式:Area(範圍)
https://obsproject.com/forum/threads/new-scale-filtering-mode-area-averaging.77590/
關於Area濾鏡模式的處理效果,附圖中的範例是從256x240放大到1317x1080。
- Point(點)濾鏡的濃密度是取決於像素位置,但線條會發生明顯的變化。
- Bilinear(雙三次插值)濾鏡可提供一致性的濃密度,但會嚴重模糊圖像。(Bicubic和Lanczos也有這個問題)
- Area(範圍)濾鏡可提供一致性的濃密度,但完全不會汙染圖像。
畫質比較圖:
21.擷取視窗的"銳化"濾鏡: (這可以讓畫面更清晰,建議設定在0.10~0.18之間,但請依個人需求微調)
開啟"銳化"濾鏡的比較圖:
22.此處也是直接採用預設值:30fps。(請看附註)
附註:
a.設定60fps卻跑不順暢的話,可以改用48fps試試(OBS官方建議),若二者皆跑不動,那就只能設定為30fps,請自行斟酌及測試。
b.另有一說,因為NTSC(數位電視)的標準fps並不是整數,所以30fps應該是要設定為29.97fps,而60fps則是要設定為59.94fps才正確,這也是請自行斟酌及測試。
23.在"進階"項目中,將OBS的"程式優先順序"改成"高",以避免被系統的其他程式干擾。(這也是OBS的官方建議)
24.接著在"進階"項目中,將"音訊監測設備"的"預設"變更成您所使用的"音效裝置"名稱。
25.將"取樣頻率"調高音質會變好;而Twicth或YouTube的官方建議都是:44.1khz。
附註:
a.因為44.1khz的音質會比48khz稍微降低一些,建議直接使用48khz,請自行斟酌及測試。
b.系統麥克風的"預設格式"必須是48000Hz(48khz),這樣設定才能匹配,而44100Hz(44.1khz)也是要如此做設定。(請看附圖)
26.將"桌面音效"及"麥克風"設定為您的音效裝置(或是維持"已停用",並改用OBS的"擷取音訊"來取代),請繼續看下去就知道了。
27.若上述的音效裝置皆"已停用",在"來源"中新增"擷取音訊輸入"及"擷取音訊輸出"項目,即可取代上述"已停用"的音效裝置及設定。
a.在"擷取音訊輸入"中將"預設"改成您的麥克風或聲音輸入裝置。
b.在"擷取音訊輸出"中將"預設"改成您的喇叭、耳機或聲音輸出裝置。
c."音效混音器"的預覽圖:
28.設定"音效混音器"(進階音訊屬性)。
29."音量"的預設值是:0dB,請依個人需要自行調整及增減。(也可以改用濾鏡的"增益"或"輸出增益"做調整,請自行斟酌及測試)
30.在"麥克風"中新增一個名為"雜訊抑制"的"濾鏡",將"抑制標準"微調到收音的雜音幾乎聽不見即可。(此處的範例是-20dB)
附註: 26.0.0版的"雜訊抑制"已改成自動設定,預設是"RNNoise"(品質較高),以及"Speex"(較低CPU用量)的二種選項。
31.在"麥克風"中新增一個名為"噪音閥"的"濾鏡",將"開啟閥值"及"關閉閥值"微調到不發話時音量不會進行動作即可。
噪音閥設定方法 (若要精準設定,可借用舊版的OBS介面來抓取數據,以下僅供參考)
1.在"麥克風噪音閘"中將"啟用噪音閘"打勾,並按"啟用預覽"鈕。
2.在"啟用預覽"後即可看到"最大噪音"值。(請開著麥克風並靜置,以不發話的狀態為基準)
3.將"關閉閥值"比"最大噪音"值提高4dB。
4.將"開啟閥值"比"關閉閥值"提高6dB;最後將上述的二個設定值套用到新版OBS的"噪音閥"濾鏡中即可。
32.在"麥克風"中新增"增益"濾鏡可提高輸出音量。(請看附註)
附註:
"增益"調太高會導致發話爆音或出現電磁雜音,調整適中才會比較正常。(此項可用"動態壓縮處理器"的"輸出增益"替代)
33.自訂"動態壓縮處理器",微調可抑制爆音及提高音質。(請看附註)
附註:
a."閥值"設定比上述的"關閉閥值"+1即可。(例如-22dB就設成-21dB)
b.若調整上述"增益"而導致發話聲音異常,建議改用"輸出增益"做設定,增益後的聲音會比較正常。
c.必須先調整"輸出增益",待音量設定滿意之後再調"比率"。
d."比率"建議在2.00:1~6.00:1之間,微調到最高音量不會爆紅100%即可,之後再用"限制器"來抑制最高音量。
(例如:比率6.00:1,閥值-21dB,起始時間3ms,釋放時間100ms,輸出增益+11dB,以上僅供參考)
34.自訂"限制器"的"臨界值"是設定音量的最高上限,但建議"輸出"音量要高於"輸入"。(範例:輸出音效-6dB,麥克風/輸入音效-3db)
設定完成圖: (微調輸入及輸出的音量,若在黃色與紅色的分界線附近為最佳,但又不會超過紅色區域100%及爆音即可)
35.錄影時若想"音聲分離"的話,可以這樣設定。(請參考"註解")
附註:此設定是將錄影時的"音軌"分開錄製到另外2個音軌("音軌2"及"音軌3"),對於不想將"麥克風/輸入音效"混音錄進"音軌1"的人很有幫助,因為後製配音會比較方便。(直播的"音軌1"設定則是將音軌混和的狀態)
36.將Twitch影片記錄轉存YouTube的方法:
a.按"右上的頭像>設定>連結",接著再按YouTube的"連結"鈕。
b.進入"創意剪輯快手",接著在影片的右側按"..."及"匯出"。
c.先自訂"標題"及"描述",接著選擇"Public"(公開)及按"開始匯出"即可完成影片的轉存操作。
37.將每個Streamlabs外掛視窗下方的"不可見時關閉來源"打勾,當閒置時就能節省CPU使用量及網路頻寬。
附註:其他細節請參考"OBS附掛Streamlabs的設定方法(含通知、贊助視窗及跑馬燈文字)"這篇文章。
系統設定
將Windows 10的遊戲模式"關閉"。(因為某些電腦有可能會導致畫面卡頓的問題)
NVIDIA顯示卡設定
在"程式設定"中先新增OBS,然後照以下做設定。(目的是禁止使用OBS優化,以免導致畫質不穩定)
麥克風設定
1.在"通訊"項目下方選擇"不進行動作",以避免剛設定好的音量又被自動調低。
2.在"錄製"項目下方選擇你現用的麥克風裝置,並點擊進入。
3.在"等級"項目中,這邊是建議直接採用系統預設值即可。
4.在"增強"項目中,僅勾選"立即模式"及"雜訊抑制"即可。
5.在"進階"的"獨佔模式"中,將下方的二個選項都取消打勾。
參考資料:
若想參考官方所推薦的OBS直播設定,您也可參考以下這幾篇官方的說明文件:
NVIDIA NVENC OBS Guide (NVIDIA官方設定教學-英文)
NVIDIA NVENC OBS 指南 (NVIDIA官方設定教學-簡體中文)
NVIDIA Broadcast 應用程式設定指南 (NVIDIA官方設定教學-繁體中文)
Broadcasting Guidelines (Twicth官方說明文件)
直播編碼器的設定、位元率與解析度 (YouTube官方說明文件)
Facebook Gaming 創作者 (Facebook官方說明文件)
結語
總結的重點如下:
1.受限於16M/3M的網速,OBS的位元率開2500就是極限了,因為有時會飆高至3200(紅燈),若是突然遇到伺服器不穩的話,我會調降至2300以求穩定(可在直播中立即微調)。
2.NVNEC若位元率僅開2500的話,畫質比本文中所敘述的"常見的設定參數"還要慘(最早先穿橘衣時的影片就是NVNEC+840p),所以個人是不推薦此設定。
3.CBR模式的位元率有時會暴衝到3200(直接紅燈)的話,建議將"強制使用串流伺服器編碼設定"打勾後再試試。
4.VBR模式的位元率會在300(人物靜止時)~2850之間上下浮動而不會暴衝至紅燈,若再配上修改過的"CRF"參數,那畫質未必會比CBR模式差。
5.設定"Animation"模式會提高CPU及位元率的使用率,而我個人是比較推薦使用film,這樣才能降低CPU的高負載問題;但若要使用"CRF"設定參數的話,建議保持(無)以防止多餘的轉檔干擾。
6.關於"CRF"設定參數,錄製(壓製)影片通常就是採用18,這樣畫質就能達到一定的水準。
7."自訂緩衝區大小"是造成觀看者載入延遲的關鍵,若緩衝區設置太高,有可能會導致畫面轉圈圈或載入黑畫面而要常常"F5";個人測試是1500~2500最合適。
8."音效位元率"使用192kbit/s及48khz也是參考了一般錄製(壓製)影片的常用設定;若想更接近原音,也可以使用最大設定值的320kbit/s及48khz;但無論怎樣設定都會增高CPU使用率及上傳位元率,所以若怕電腦撐不住的話,請直接使用官方推薦值的128kbit/s及44.1khz即可。
9.關於音量調整,我是在系統的預設值音量下去調整OBS設定: (以下設定僅供參考,不保證聲音效果會相同)
系統的預設主音量為67%、麥克風96%
進階音訊屬性100%(二項都是使用預設值)
噪音抑制-20db(預設是-30db;請自行微調到滿意為止)
噪音閥-32db~-26db(我是採用預設值;可參照我的教學自行設定)
增益 (我是停用此項;請自行微調到滿意為止)
動態壓縮處理器1及2 (此為某老外的設定,抑制麥克風爆音的效果還不錯,因已內建"輸出增益"設定,所以上述的"增益"設定就不是必須要件,建議可以試試)
PS:若有研究的新發現,會再編輯此文章的內容,但這應該是最終版本了,本篇教學到此結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